劳动法对工伤的定义
来源:法务网 2023-06-02 21:45:25
一、

劳动法对工伤的定义

劳动法对工伤的定义是劳动者在工伤过程中,或者因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发生的事故伤害。一般的情形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,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;患职业病的;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,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等。

二、

受了工伤应该怎么办

找法网提醒,受了工伤的处理是:

1.及时送医院治疗;


(资料图)

2.申请工伤认定、劳动能力鉴定;

3.依照工伤认定、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支付赔偿金。

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十七条规定,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、鉴定为职业病,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、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,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。遇有特殊情况,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,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。

三、

工伤赔偿有哪些项目

1.造成一般伤害(未达到残疾)的赔偿项目:

医疗费、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、生活护理费、工伤期间的工资、交通食宿费。

2.造成伤残的赔偿项目:

医疗费、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、生活护理费、工伤期间的工资、交通食宿费、辅助器具费、一次性伤残补助金、伤残津贴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、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。

3.造成死亡的赔偿项目:

丧葬补助金、一次性伤亡补助金、供养亲属抚恤金。

4.职工下落不明的情况:

职工外出或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赔偿项目,要分不同情况而定。职工没有被宣告死亡的,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:供养亲属抚恤金、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%(生活有困难的);职工被宣告死亡的,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:丧葬费、供养亲属抚恤金、一次性工亡补助金。

5.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。

相关文章

最近更新